中国IDC服务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中国IDC服务网 首页 IDC商讯 查看内容

突破电气:浅析485智能表计在PDU中的应用

2021-12-17 10:3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56| 评论: 0

摘要: 作者:突破电气 姚燕家概述电源分配单元(下文简称:PDU)实际有很多分类,目前在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有基础型PDU和485口通信表计PDU,这与欧美市场有较大区别。欧美更倾向于使用IP表计通过网络传输数据,这样在数据传 ...

作者:突破电气 姚燕家


概述

电源分配单元(下文简称:PDU)实际有很多分类,目前在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有基础型PDU和485口通信表计PDU,这与欧美市场有较大区别。欧美更倾向于使用IP表计通过网络传输数据,这样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更容易做加密处理,所以高端用户都有针对SNMP或HTTPS的需求。国内用户目前更多的使用485通信表计,且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厂家方案不尽相同,下面做分析探讨。


485接口的由来

在工业控制、电力通讯、智能仪表等领域,通常情况下是采用串口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最初采用的方式是232接口,由于工业现场比较复杂,各种电气设备会在环境中产生比较多的电磁干扰从而导致信号传输错误,485接口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485有两线制和四线制,四线制只能实现点对点的通信方式,现很少采用。两线制这种接线方式为总线式拓朴结构,在同一总线上最多可以挂接32个结点。在485通信网络中一般采用的是主从通信方式(即一个主机带多个从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PDU最多级联数量是32,其实是由接口的特性决定的,PDU也是由主从机相互连接形成数据网络。


Modbus协议

现在工业中使用485通信场合很多都采用Modbus协议。modbus协议最初是由Modicon公司在1971年推出的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用于工业现场的总线协议,最初是为了实现串行通信,运用在串口(如232、485等)传输上的。Modbus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和设备之间可以通信。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但同时Modbus也有安全缺陷。


市场现状

目前PDU总输入型计量表计方案参差不齐。有的厂家用简单的单片机+数码屏幕搭建表计,只是具备最简单的电流、电压显示功能。数据不能上传,这对于数据中心需要针对机柜负荷和实际数据实时监控来说,没有实际意义。而且经过测试其数据精度远达不到0.5%的精度要求。

另外的一些使用了485通信接口+数码屏幕。目前也遇到一些问题:

1)数码管一行只能显示4个数字,电能数据量大了之后无法正常显示;

2)不支持中英文显示,只能显示数字;


3)只有一个按键,只能设置电流最大阀值报警;

4)只有一个Run运行指示灯,单个指示灯无法精确指示;

5)交直流不通用,如下图。


我们在选择485表计时应该避免这些雷区。

突破电气PDU配合使用的表计,在显示内容、高对比可视化、易操作上下足功夫,Run单色和state双色状态指示灯、三种颜色指示灯,组合指示表计运行情况;可以指示表计的上电情况、数据通讯状态、表计运行状态及异常错误状态等。


突破电气总输入485智能表计

突破电气的智能表计,经过市场的检验,采用液晶显示屏幕,可显示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电能和频率等信息。同时可设置告警声音、本地设置地址和波特率。


另外,突破电气智能表计可手动设置电压、电流最大和最小的阀值。过压、欠压、过载、运行异常告警,屏幕可以提示运行错误状态,这些数码管显示做不到。突破电气的单相和直流485总输入电流表可以通用,具有较强的使用灵活性。

综上所述,看似简单的485总计量表计实际上存在很多差异。客户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应用需求出发,选择能够满足使用的优质产品。关注测量精度、级联时间,注重产品质量和功能需求,可以尽量少走弯路。


突破电气立志于和各位共同推动末端配电智能化的发展。


来源:突破电气 姚燕家



关于突破电气:

突破电气,成立于1995年的中关村。数字基础设施关键产品生产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为广大用户提供从“电网到芯片”之间的关键数字能源产品(网络能源产品、通信站点能源产品)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 。主营业务为电能管理产品、热能管理产品、信息技术与边缘计算设施产品、智能软件管理产品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来自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智慧城市、5G、数字交通、数字制造等领域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国IDC服务网 ( 京ICP备2021033606号-3 )

GMT+8, 2024-5-3 05:25 , Processed in 0.02313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